成果完成期间教师发表的期刊教改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刊物或论文集 | 主要作者 | 时间 |
1 | 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示范作用 | 中国大学教学 | 郭玉鹏 徐家宁 | 2014 |
2 |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 张丽荣 宋天佑徐家宁 | 2014 | |
3 | “拔尖计划”2.0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专业课程教学 | 郭玉鹏 王瑞李艳梅 | 2019 | |
4 | 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王莉 范勇张丽荣 | 2019 | |
5 | iSpartan软件在有机波谱解析教学中的应用 | 化学教育 | 李继贞 郭玉鹏 | 2016 |
6 |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设计 | 李继贞 | 2016 | |
7 | 翻转课堂在物理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刘刚 朱万春 | 2016 | |
8 | 本科生科技实践对综合能力的影响分析 | 田少萍 郭玉鹏 | 2016 | |
9 | 化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田少萍 徐家宁宋天佑 | 2016 | |
10 |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探索 | 郭玉鹏 夏宝辉邹博 | 2017 | |
11 | 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讨论式教学实践 | 许海 郭玉鹏 | 2017 | |
12 | 超分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 陈晓欣 孙俊奇王力彦 | 2018 | |
13 | 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相图边界理论 | 杨桦 | 2018 | |
14 | 二组分平衡体系的T-x 相图 | 杨桦 | 2018 | |
15 | “产、学、研、用”一体化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马品一 魏士刚王兴华 | 2018 | |
16 |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升质量过程中的教学误区辨析 | 马强 魏士刚苏星光 | 2018 | |
17 | 二维码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 | 魏士刚 屈学俭马品一 | 2018 | |
18 | 二组分固-液系统复杂相图的讨论式教学 | 许海 陈晓欣张国艳 | 2019 | |
19 | 从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 | 屈学俭 董伟童程霞 | 2019 | |
20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化学实验 | 李春光 彭宇潘庆芝 | 2019 | |
21 | DSC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及教学实践体会 | 曹开宇 | 2019 | |
22 | 1H-NMR波谱潜手性基团质子氢的化学不等价探讨 | 李继贞 | 2020 | |
23 |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Fe/Fe3O4磁性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磁性能的测定 | 化学教育 | 杨桦 | 2020 |
24 |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学科导论课程育人路径研究——“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问卷调研 | 赵岩 郭玉鹏李根 | 2020 | |
25 | 综合化学实验:三苯胺衍生物的合成、结构与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 李莉 郭亚楠丁红 | 2020 | |
26 | “互联网+”背景下“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王莉 张丽荣 徐家宁 宋天佑 | 2021 | |
27 | 三范式、四融合:化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郭玉鹏 吕中元 孙俊奇 徐家宁 宋志光 | 2022 | |
28 | 吉林大学化学本科与研究生贯通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 成巍 李卉 李乙 郭玉鹏 | 2022 | |
29 |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贺爽 郭芮兵 梁龙琪 李乙 施展 郭玉鹏 刘堃 吕中元 | 2022 | |
30 |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构建“三阶式”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系 | 宋志光 郭玉鹏 王储 高焓 | 2022 | |
31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 邹晓新 王莉 李光华 范勇 | 2022 | |
32 |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学科:笃学致远,润物无声 | 刘钢 谢腾峰 朱燕超 郭玉鹏 | 2022 | |
33 | 吉林大学超分子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从超分子化学到生命机制探索及疫苗、药物研发 | 张薇 郭玉鹏 张文科 | 2022 | |
34 | 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现化学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 | 高焓 赵岩 迟晶 高娜 宋志光 江宇航 吕中元 郭玉鹏 | 2022 | |
35 | 打造学科交叉国际育人平台,推动化学学科原始创新: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石磊 崔佳玉 胡杨林 张博 高崴 李乙 | 2022 | |
36 | 吉林大学化学本科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 | 童程霞 屈学俭 闫瑾 范勇 魏士刚 朱万春 郭玉鹏 | 2022 | |
37 | 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 张 博 郭玉鹏 魏士刚 | 2022 | |
38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建设 | 王莉 张丽荣 范勇 徐家宁 宋天佑 | 2022 | |
39 | 在传承与发展中加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 范勇 童程霞 宋志光 徐家宁 朱万春 郭玉鹏 | 2022 | |
40 | 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 宋天佑 王莉 张丽荣 徐家宁 | 2022 | |
41 | 虚拟仿真晶体模型——具有特色的结构化学教学数字化建设 | 朱燕超 郭玉鹏 赵旭 | 2022 | |
42 | 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性发展 | 张 贺 梁龙琪魏士刚 郭玉鹏 | 2022 | |
43 |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实现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 | 赵岩 江宇航 刘旭野 王家辉 宁德宽 | 2022 | |
44 | 做好“学业帮扶”为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 高娜 高焓 赵岩江宇航 郭玉鹏 | 2022 | |
45 | 大学生化学竞赛对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 童程霞 屈学俭闫瑾 范勇 魏士刚 朱万春 郭玉鹏 | 2022 | |
46 | “三维”立体化保障体系为化学学科教书育人做好核心支撑——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人才培养保障工作实践探索 | 梁龙琪 贺爽 姜惠惠 张贺 郭玉鹏吕中元 宁德宽 | 2022 | |
47 | 基于毕业学生的信息追踪与反馈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人才培养质量 | 江宇航 赵岩 高焓 高娜 郭玉鹏 | 2022 | |
48 | 介绍一个分析化学研究型实验-食品中微量铝含量的测定 | 大学化学 | 马安洁 王英华 | 2010 |
49 | 基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设计 | 刘刚 朱万春 | 2016 | |
50 | 物理化学中状态函数计算公式的归纳 | 杨桦 | 2017 | |
51 |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米粉中微量元素——一个大学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 冯国栋 宋志光郭玉鹏 | 2017 | |
52 | YVO4-Eu发光材料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推荐一个大学综合实验 | 杨桦 | 2018 | |
53 | 苯胺四聚体合成及电致变色器件制备——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 | 晁单明 | 2018 | |
54 | 关于为拔尖人才培养开设的“学科前沿”类课程的探讨 | 杨李鑫昊 罗家俊沈雨澄 | 2019 | |
55 | 一种新型有机质子响应荧光分子的合成在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探索 | 李嘉梁 汪博宇付薪宇 | 2020 | |
56 | 基于中国大学 MOOC 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化学与社会课程在线教学实践 | 郭玉鹏 赵岩高焓 | 2020 | |
57 | 基于 MOOC 的“无机化学 II”课程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王莉 张丽荣范勇 | 2020 | |
58 | 聚苯胺薄膜在电量可视化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推荐一个综合化学实验 | 刘新才 董彬彬 晁单明 | 2021 | |
59 | 以通用型化工学训工场和大型化工企业为基地开展本科实习教育的探索 | 宋艳华 高焓 高岩 | 2022 | |
60 | 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高教学刊 | 田少萍 郭玉鹏 徐家宁 | 2016 |
61 |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改革思路 | 高伟 伍乔林罗旭阳 | 2016 | |
62 | 《金属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 高伟 伍乔林罗旭阳 | 2016 | |
63 | 本科生科技实践与学习能力相关性分析 | 教育教学论坛 | 田少萍 郭玉鹏 | 2017 |
64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 田少萍 郭玉鹏 徐家宁 | 2017 | |
65 | 二维码在化学试剂标签上的应用 | 实验室科学 | 屈学俭 童程霞张贺 魏士刚范勇 郭玉鹏 | 2021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