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学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成果完成与实践期间,获得省级及以上化学类竞赛奖50项,其中国际大赛Biomod、iGEM金奖3项(团队),银奖2项(团队);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等国家级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在读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31篇。毕业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5篇,广泛就职于科技部、工信部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中石化、华为等企事业单位。20年来,培养的本科生已有15人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32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
(2)教师育人水平普遍提高
成果实施期间,学院的学科优势持续转化为教学优势,1个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和宝钢优秀教师2人;出版质量高、影响大的理论和实验教材33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套,“《无机化学》第四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团队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相关奖励23项,“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基础和综合实验”等7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课程;化学等4个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新形态”教学模式下,打造“无机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国家一流课程和“结构化学”晶体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云端教学保障力强。协同育人成果获评教育部《读懂中国》微视频制作一等奖、吉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
(3)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成果完成及实践期间,打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吉林大学70余个专业、每年万余名学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得到应用,学院成功获批国家拔尖计划2.0化学基地的召集单位。自2013年以来,团队成员在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化学课程教指委、国内高端化学论坛等教学研讨活动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受邀作报告、经验介绍35场次;布里斯托大学、北京大学等100余所学校1000余名师生来校交流。目前,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已被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12所高校广泛借鉴,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成果不仅是对吉大化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新时代高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