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成果应用推广效果

成果应用推广效果

1. 助力学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成果实施以来,受益本科生3580人;《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推广至研究生、住培生,受益3000余人;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培训推广至社会群体,受益30000余人。我们培养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如新冠疫情期间百名同学请战逆行出征,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生宋巍因脑干出血主动捐献器官使生命延续的光荣事迹等。

学生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金奖,2021年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通过率94.47%,居全国第三。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99项、省级111项。

图5.成果应用范围、人才培养及学生获奖

2. 强化教师队伍,促进学科进步

获国家医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中国好医生4人,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4人,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副理事长1人,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蝉联两届全国来华留学生全英教学比赛一等奖。

3. 建立教学资源,辐射全国教育

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线上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课程2门。

主编、副主编人卫社、高教社教材12部,《内科学》荣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

出版白求恩精神研究丛书1部《寻根白求恩》,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3部《薪火白求恩》《以白求恩的名义》《大医精诚》。

国家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承办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五年制赛道东北分区赛。

图6.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基地建设

4. 专家媒体关注,深化社会影响

受白求恩精神的引领与感召,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中国‘最美志愿者’”,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华社、光明日报、潇湘晨报等社会各界媒体对《吉林大学“最美志愿者”成长记》、《温暖的“蓝马甲”》等事迹报道30余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MDT疑难病例讨论会线上点击量累计19.3万次,单场点击量最高1.5万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银在线课程点击量209万次、选课人数3819人,智慧树选课学校11所、选课人数2830人;《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点击量233192次,章节学习次数33399次。

该成果由吉林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专家组评价该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在同类成果中居全国领先水平,推荐该成果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7.媒体报道及社会影响力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