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医学教育存在临床实践创新能力不强、临床思维能力不足,职业精神与素养有待提高,加强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挑战。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为解决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导致医学生职业精神与素养不高的问题;为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导致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为解决传统教学结构、模式单一,无法聚焦临床实际问题,导致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课题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白求恩精神的新内涵,将“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融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
经过九年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引导和培育有救死扶伤、献身医学的敬业精神,有钻研医术、善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有敢于担当、心有大我的奉献精神的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该成果以提升具备临床胜任力的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了以“职业素养、实践创新、临床思维”为核心的“三个融入、三层螺旋、三阶递进”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育人理念:以白求恩精神为引领,构建了以“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血脉”为核心的“三融贯通”职业精神与素养教育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理实相融的“三层螺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分层、螺旋培养,全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与科教创新能力。构建临床思维模式:构建“点-线-面”融通的“三阶递进”临床思维模式。以课堂改革为点,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从“记忆者”向“思考者”转变,从“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以临床思维为线,开展器官-系统整合理念的知识纵向贯通;以临床多学科交叉为面,实现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知识横向融通与纵向贯通结合。
图1.成果研究改革总体思路
成果经过九年的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果: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精品课程4门及国际在线开放课程3门,引领1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首创《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出版教材12部,其中《内科学》荣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培养的学生荣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99项,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金奖,2021年全国临床专业水平测试第三名;培养出以中国“最美志愿者”和抗疫逆行的医学生为代表的新时代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