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的创新点

1.系统构建了“白求恩精神全方位融入卓越医师育人体系”的“三融贯通”职业精神与素养教育体系

将传承“红色基因”的白求恩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了成体系的职业精神与素养教育体系,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战地教学、匠心师语白求恩名家讲堂、医学人文大讲堂等融入课程;通过开展白求恩志愿活动、宁养义工服务、下乡实践义诊、社会公益培训等融入实践;通过寻根白求恩、追忆红色革命之旅、抗疫请战逆行出征等融入血脉。培养学生有救死扶伤、献身医学的敬业精神,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目标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系统构建了理实结合的“三层螺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出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以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将实践技能操作课程分解至不同本科学习阶段,反复学习、螺旋强化。率先在临床早接触阶段增加简单、急救技能操作,夯实基础;率先增加课间实习单项技能操作结合简单临床思维的实践模式,理实结合;率先实施毕业实习阶段多项技能结合复杂临床思维的实践模式,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弥补医患关系冲突导致的实践不足,全面提升临床实践能力。通过科教融合,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开放科研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平台,开设由科学家队伍构成的《转化医学与现代健康》课程、临床研究沙龙和生信俱乐部,培养学生善于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利用科研平台优势解决问题、最终服务临床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

3.系统构建了“点-线-面”融通的“三阶递进”临床思维模式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较早开展PBL/CBL创新教学模式,构筑案例库与师资队伍,推动学生从“记忆者”向“思考者”转变;全国首创《临床思维方法与决策》课程,培养学生建构器官-系统整合理念;较早将临床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引入本科教学,设立《临床肿瘤学》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并推广至毕业实习,提高学生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临床思维,为学生构建起“点-线-面”三层次融会贯通的临床思维培养模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