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从2010年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农林实践基地项目开始实施,不断总结经验,扩大影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教学团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不断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教育方式,充实劳动教育队伍,劳动教育实效性不断增强,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领导人高度肯定,指示总结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同志,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同志,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陈刚同志,以及吉林省领导高度肯定了“劳模工匠进校园”和“抗疫自我劳动教育”活动。全国总工会领导明确提出推广吉林大学劳动教育模式,要求将“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
(二)学生全面受益,劳动素养与创造能力显著提升。广大学生在参加全国劳模授课、参观劳模工作室、金秋劳动周等活动后,纷纷表示:“劳动改变人生,劳模事迹太感人了。”“劳模不容易,劳模真光荣,我们也要当劳模。”“收获劳动果实太高兴了,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要“用劳动书写大学生活”。如工科学生自主打造的赛车先后荣获世界虚拟大学生方程式竞赛冠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冠军等荣誉10余项;学生撰写的《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研究》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2022年抗击疫情期间,学校53000余名学生在公寓封闭一个多月,打造了应急管理学生自我劳动教育新模式,在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和教育部思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受到怀进鹏部长等领导高度肯定。
(三)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新华网、央视网等媒体全面报道“劳模授课”“劳模与学生面对面”“金秋劳动周”等活动80余次,社会反响强烈。团队成员在《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期刊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四重意蕴》《高校劳模讲授劳动教育课的创新模式探索》等文章50余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引领全国劳动教育改革创新,示范作用充分彰显。进阶式劳动教育模式得到省内外高校一致认可,成为学习与借鉴的典型,并向100余所中小学延伸。针对劳动教育实施经验缺乏问题,编写规划教材《高校劳动教育概论》,牵头建立全省劳动教育联盟,进一步推广相关经验。
(五)构筑劳动教育理论研讨高地,模式推广共识增强。先后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精神重要论述座谈会”“劳动教育理论研讨会”“劳动教育课经验交流会”等全国性研讨活动十余次,吸引全国100余所高校、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系统开展劳模资料库建设,编著《劳模口述史》与劳动教育系列丛书(《劳模表彰史》《劳动教育史》等),打造形成劳动教育理论研讨高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