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成果创新

 

该教学模式以劳动课堂为抓手,以劳模示范为引领,以劳动创造为导向,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激发学生劳动情感为根本的进阶式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全方位劳动育人新样态。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领衔,强化劳动理论教育,紧紧围绕厚植青年学生劳动情怀核心目标,构建涵盖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劳动实践技能培养,从劳动情感培养到劳动素养养成,从唤醒劳动热情到劳动能力提升,从激活劳动意识到劳动创新创造全过程的劳动教育进阶式分类生成模式,贯通劳动教育必修课、专业实践劳动、学术科研创造各环节,提升学生劳动实践实效,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以全国劳动模范上讲台为特色的示范教学体系,形成感知式协同育人新路径。突出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和劳模精神的育人功能,由全国劳动模范领衔开展劳动教育,首创综合性大学劳模领衔主讲“劳动教育课”品牌,引导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先进人物实际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劳模自身成长经历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可感知、具体化、形象化,充分发挥全国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高凤林,大国工匠、全国劳模李万君、李凯军、吴亚琴等讲授劳动教育课

(3)以劳动实践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新机制。劳动教育中心与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形成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定期开展“劳动周”“劳动月”“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以劳动意识、劳动过程与劳动效果评价为核心要素,构建以劳动态度、劳动观念、集体协作意识、组织动员意识、劳动实践活动时长与形式、劳动能力提升、社会影响及传播、劳动实践总结、所获奖励等为重要指标的劳动教育实践评价体系。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养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劳动教育开展状况纳入学院年度目标任务,开展相应考核评价,使劳动教育成为提升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