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围绕“用理论铸魂育人”核心理念,开办“理论思维讲习班”解决教师的“有理”问题;组建“青年文化书院”解决师生的“论理”问题;借助权威平台、打造精品教材解决“传理”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政的“用理”问题。
1.开办“理论思维讲习班”解决教师的“有理”问题
在学校的支持下,团队负责人开办“理论思维讲习班”,聚焦青年教师理论思维能力提升,采取大先生主讲,青年教师汇报展示、交流辩论,社会调研实践,结业论文汇报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捕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理论思维洞察力,总结、凝练和升华问题的理论概括力,激活、重组和创新问题的理论想象力,分析、阐释和论证问题的理论思辨力,拓展、深化和解决问题的理论思想力。
2.组建“青年文化书院”解决师生的“论理”问题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队负责人带领青年教师团队,组建“青年文化书院”,聚焦国家社会前沿与青年师生困惑关切问题,采用青年文化书院播讲团、读书会、辩论赛、演讲会、国学经典讲读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
3.借助权威平台、打造精品教材解决“讲理”问题
2015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团队负责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讲解。同时,团队负责人两次通过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指导全国思政课教师提升哲学思维的理论自觉和用辩证思维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及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就中国人权立场与实践、祖国统一、国际事务的中国应对,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将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国之道传递给高校师生。出版和使用学术性教材《哲学通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理论魅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政的“用理”问题
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学习用理论照亮现实,以青年文化书院为载体开展“××学子为党的十八大建言献策”“××学子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参与式’扶贫调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调研”等系列活动,参与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引导青年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研究世情、党情、社情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规律,由被动学到主动想,自觉开展完成思政教育实践。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