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总数53项 ,其中重点课题数22,一般课题31项。
序号 |
|
类别 |
主持人姓名 |
课题参与人员 |
所属学院 |
1 |
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王守宏 |
赵志坚、崔敏、赵罡、杜中全、王延彬、刘淑玲 |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
2 |
《当代美国文学批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重点 |
朴 玉 |
云天英、孙凌、赵娜、孙学棋、龙曼丽 |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
3 |
网络环境下“生物学实验”混合式教学的改革研究 |
重点 |
滕利荣 |
孟庆繁、程瑛琨、孟威、李帅、刘艳、闫国栋 |
生命科学学院 |
4 |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内容方法体系改革项目 |
重点 |
苏星光 |
田媛、冯国栋、孙颖、陈艳华 |
化学学院 |
5 |
《高等数学B》标准化题库建设 |
重点 |
孙 毅 |
金祥雷、赵罡、付瑶、张朝凤、任长宇 |
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 |
6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与习”交融的多层次实践与理论教学模式研究及教学体系建设 |
重点 |
李传南 |
李宝华、徐琳、汪雨冰、石景龙、李波、于永江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
重点 |
陈占国 |
刘海波、郭文滨、孙彦峰、索辉、李爱武、陈长鸣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机械制造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训练机制探讨 |
重点 |
曲兴田 |
张富、陈菲、王东方、孙慧超、杨旭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建设与内容方法体系改革 |
重点 |
郭鸿鹏 |
窦建鹏、张劲松、梁留锁 |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
10 |
现代《农学概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
重点 |
王淑杰 |
马研、李殿云、隋媛媛、张莉、徐岩、 王胡军 |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
11 |
内科教学改革质控体系建立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张 婕 |
张捷、杨俊玲、王秀丽、罗萍、刘斌、刘煜 |
白求恩第二医院 |
12 |
T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
重点 |
刘 军 |
倪维华、王海亮、王晓科、赵彬 |
白求恩第二医院 |
13 |
优化核医学网络教学及构建核医学微信终端的研究 |
重点 |
罗云霄 |
赵银龙、郝婷婷、熊晓亮、陈野、高嵩 |
白求恩第二医院 |
14 |
实验诊断学整合课程与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
重点 |
侯治富 |
吴晓冬、房学东、吴运涛、金祥雷、钱风华、齐天阳 |
白求恩第三医院 |
15 |
以培养卓越临床能力为目标的神经病学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徐忠信 |
莽靖、邵延坤、崔杨、邢影、方乐、 何金婷 |
白求恩第三医院 |
16 |
基于《GMER》标准的内科学教学体系构建 |
重点 |
王江滨 |
徐严、亓文骞、焦健、郭宏华、赵平 |
白求恩第三医院 |
17 |
CBL和PBL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的实践研究 |
重点 |
董丽华 |
刘敏、刘百龙、张玉宇、丁丽娟、高玲 |
白求恩第一医院 |
18 |
与“慕课”接轨的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
重点 |
王医术 |
石英爱、辛颖、高航、李艳茹、刘静华、吕爽 |
基础医学院 |
19 |
面向慕课(MOOCS)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重点 |
金祥雷 |
曲大为、包国章、谷艳华、张长海、张鹏、蒋拓 |
教务处 |
20 |
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吉林大学护理学专业改革的实践 |
重点 |
李宝永 |
苗广文、张洪玲、冯伯驹、李慧、彭歆 |
继续教育学院 |
21 |
拔尖创新人才“校-院-师-生”一体化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探索 |
重点 |
王 瑞 |
迟晶、刘晓晖、鲍旭炜、郭玉鹏、吴永革、邹永魁 |
教务处 |
22 |
基于网络平台的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建设与多元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重点 |
赵 山 |
闫国栋、左振鹏、胡远超、汤晓、何思彤、白仲琪 |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
23 |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与对策 |
一般 |
王 栋 |
云天英、杨柳、姚玉凤、于蕾、付艳 |
外国语学院 |
24 |
“求智”读书会实践探索背景下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模式研究 |
一般 |
殷冬水 |
曲文娜、彭斌、马雪松、于海洋、郭锐 |
行政学院 |
25 |
“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
一般 |
李 静 |
孙丽环、白江、刘鸣筝、王勇、刘晓云 |
行政学院 |
26 |
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虚拟仿真企业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
一般 |
张金山 |
邹国庆、魏晓辉、王菲菲、张子潇、姚国权 |
商学院 |
27 |
外交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般 |
王秋彬 |
颜震、潘玉、陈曦、任慕、AlexDueben |
公共外交学院 |
28 |
非化学化工专业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
一般 |
贾 琼 |
许海、刘晓丽、张雷、张大伟、马玖彤、丁长江 |
化学学院 |
29 |
统计学专业系列核心课程建设 |
一般 |
王德辉 |
朱复康、赵世舜、张勇、李聪 |
数学学院 |
30 |
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一般 |
韩月才 |
韩月才、韩燕、郑文瑞、王鹏、赖民、刘明姬 |
数学学院 |
31 |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本科实验教学的融合模式研究 |
一般 |
杨 罕 |
王睿、王菲、于永江、张宗达、汪雨冰、石景龙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 |
大数据背景下本科教学移动互联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
一般 |
刘 威 |
魏唯、白洪涛、王晓光、金龙海、 |
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 |
33 |
机械类生产实习多模式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
一般 |
张 富 |
曲兴田、周晓勤、吴文征、许彬彬、孙慧超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34 |
交通工程专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一般 |
李志慧 |
赵永华、曲昭伟、陈永恒、宋现敏、陶鹏飞、魏巍 |
交通学院 |
35 |
本科生科研训练及评价体系建设 |
一般 |
王忠恕 |
燕玉铎、孙万臣、李国良、解方喜、李小平 |
汽车学院 |
36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
一般 |
张艳红 |
蒋立军、路兴昌、潘军、杨长保、孟治国、刘万崧 |
地探学院 |
37 |
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与优化 |
一般 |
梁大鹏 |
谢忠雷、花修艺、宁杨、王菊、段海燕、刘南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38 |
基于提高人文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临床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
一般 |
金珍婧 |
杨岚岚、陈野、邵雪、王艳芬、张倩 |
白求恩第二医院 |
39 |
基于提高临床思维为核心的临床医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模式构建 |
一般 |
杨岚岚 |
金珍婧、陈野、邵雪、王艳芬、张倩 |
白求恩第二医院 |
40 |
儿科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与质量标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一般 |
张小飞 |
魏岚、刘玲、赵学良、陈锐、邱仁娜、薛晓辰 |
白求恩第三医院 |
41 |
实施“四个结合”,构建本科生临床实习模式 |
一般 |
陈志营 |
谭平、钱风华、石少敏、郭佳、李宁 |
白求恩第三医院 |
42 |
临床医学课程深度整合的初探 |
一般 |
金 涛 |
刘彬、张松灵、姚永华、池丹、安莲华、王彦鹏 |
白求恩第一医院 |
43 |
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的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一般 |
徐红梅 |
李艺扬、魏振彤、何津、冯丽华、莫言香 |
白求恩第一医院 |
44 |
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
一般 |
李洪岩 |
陈志明、申耀楠、陈霞、安钢、王医术、陈黎 |
基础医学院 |
45 |
以神经免疫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立 |
一般 |
柳忠辉 |
葛敬岩、崔雪玲、齐妍 |
基础医学院 |
46 |
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和模式建设 |
一般 |
徐华丽 |
睢大筼、武毅、于晓风、卢泽原、王雨辰、田原 |
药学院 |
47 |
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型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一般 |
裴 瑾 |
周余来、卢丹、曹霞、付秀娟、于倩、高海成 |
药学院 |
48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性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规划、设计与践行 |
一般 |
潘风光 |
丁洪浩、刘静波、 奚春宇、张婷、王作昭、 张燕 |
食品科学学院 |
49 |
多专业本科生合作开展跨学科交叉科研课题研究体系的建立与践行 |
一般 |
王虹苏 |
牛效迪、邹楠、佟健、刘成荫 |
食品科学学院 |
50 |
行政管理ASK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一般 |
孙德超 |
于爱国、郝彦辉、宋艳、阎宇、曲文娜 |
行政学院 |
51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
一般 |
刘 艳 |
逯家辉、闫国栋、姜丹、张洋、周毓麟 |
生命科学学院 |
52 |
基于协同创新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一般 |
苏 婉 |
赵树宽、周柏翔、毕新华、王瑞、陈海涛、王文龙 |
管理学院 |
53 |
“3S”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
一般 |
毕达天 |
赵树宽、周柏翔、陈海涛、苏婉 |
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