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云生 |
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综合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8 |
27(01):83-86 |
2 |
任云生 |
“双一流”建设和“大类招生”背景下吉林大学地质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8 |
27(04):9-11 |
3 |
高淑贞 |
地学野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和探索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3 |
(2): 19-23 |
4 |
高淑贞 |
学科综合环境下地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探索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2 |
(1): 40-43 |
5 |
刘财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3 |
2 |
6 |
刘财 |
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中国大学教学 |
2013 |
12 |
7 |
刘财 |
应用地球物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中国大学教学 |
2013 |
30(2) |
8 |
刘财 |
地质资源立体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4 |
31(10) |
9 |
冯晅 |
《勘探地震学》形象化教学方法的探讨 |
高教论坛 |
2009 |
4 |
10 |
冯晅 |
兴趣引导法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
高教论坛 |
2010 |
8 |
11 |
郭威 |
基于面向产出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中国地质教育 |
2022 |
(1):20-23 |
12 |
方樟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9 |
13:2016-218 |
13 |
王清 |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 实习基地建设 |
实验科学与技术 |
2010 |
8(3):129 |
14 |
单玄龙 |
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2 |
(34):102-104 |
15 |
任云生 |
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2014年高校地球科学课程教学 系列报告会论文集 |
2014 |
|
16 |
陈岗 |
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
中国大学教学 |
2013 |
(11): 76‐77 |
17 |
李晓波 |
燕辽构造带地质学专业实习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 |
科技风 |
2020 |
(25):24-25+28 |
18 |
梁琛岳 |
优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 ———以中国地质学实验课为例 |
教育观察 |
2020 |
9(13):81-83 |
19 |
博坤 |
基于专业认证OBE理念的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中国地质教育 |
2022 |
(1):48-51 |
20 |
肖锋 |
重力与磁法勘探生产教学实习的思考与实践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6 |
(10): 19‐21 |
21 |
刘财 |
论合格教师的素养 |
中国地质教育 |
2019 |
4 |
22 |
刘财 |
弘扬科学家精神 培养高质创新人才 |
新长征 |
2019 |
12 |
23 |
刘财 |
科研与教学并重成就优秀的大学教师 |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3 |
30(2) |
24 |
赵大军 |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融情入理润物无声-讲述课程思政的故事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20 |
12:353-359 |
25 |
郭明义 |
让科学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情入理润物无声-讲述课程思政的故事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20 |
12:343-346 |
26 |
姚文贵 |
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初探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 |
(21):36-37 |
27 |
姚文贵 |
地球科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探讨 |
大学地球科学论坛 |
2011 |
|
28 |
姚文贵 |
从哲学角度认识地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律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1 |
(17):124-126 |
29 |
计桂霞 |
实践基本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偏光显微镜调整使用及维护保养为例 |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1 |
|
30 |
韩秀梅 |
实景虚拟地球演化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2011 |
30(3):16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