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野外实践是地学人才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兴城位于华北克拉通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地区,地学野外实践教学资源丰富。2003年兴城基地投入使用,逐渐形成校内多学科野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2009年起,吉林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为目标,在兴城基地开展地学野外实践育人体系改革创新。2010年黄大年团队依托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国家科技专项,在兴城地区开展了地质、重磁电震、遥感、钻探等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的野外实验与示范,积累了海量地学数据并应用于野外实践教学,逐步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2017年团队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创新发展了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地质报国、融合共享、协同创新”地学野外实践育人体系。
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贯穿地学野外实践教学的育人模式,建成了黄大年纪念馆和深部探测科普展馆,开发了兴城红色地学野外实践教学线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让“地质报国”融入地学实践育人全过程。创建了“二共建、五共享、六融合”的野外实践育人体系,涵盖了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以及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地学实践育人环节,使兴城基地成为了我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融合共享型地学野外实践教学示范平台,建立了高效运行机制。建设了“黄大年式”产学研、跨学科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团队,由院士、教学名师、知名教授、企业行业专家、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潜心地学野外实践教学,深度开展科教融合育人,提升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能力。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教学成果奖